問答釋疑

阿闍世王因為殺父而身生毒瘡,痛苦不堪,但是他前生為他的父親所殺了,今生為此來報仇,因果上是一命抵一命,在理論是如此,為何還要受毒瘡之報?

發布日期:2025.09.29

因跟果是交互作用的。就這個頻婆娑羅王來說,他是在得果報,但對阿闍世王來說,他等於是在造惡業。也就是說,雖然頻婆娑羅王欠阿闍世王一命,但是阿闍世王在把這個命要回來的時候,除非他不起瞋心,除非他不造一個新業,他只是在無意中。在一個無意中,比如他剛好是弄一個什麼東西,不小心撞到他父親,死掉了,這樣子因果就消失了。如果他刻意地去殺生,有殺心的話,那這個果報受完以後,這個阿闍世王也有罪業。這個諸位知道嗎?就是雖然他的父親欠他一命,但是他還命的時候,阿闍世王起了瞋心,他不是無意間的。

所以你不要以為因跟果是那麼簡單,因跟果是兩個交互在一起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。你看頻婆娑羅王也是呀,我欠你一命,我本來應該還,但是你把我殺死的時候,我也起瞋心。那也不得了,那以後還有問題。所以說,在得果報的時候,同時又有一個新的因地在裡面,這個就是為什麼生生世世很難還清楚的道理。阿闍世王在要回一命的時候,他起了瞋心又造了殺業,所以他又得一個。他本身也有殺業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─節錄《佛說阿彌陀經》導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