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答釋疑

明末時期,唯識學為何會被重新提倡?

發布日期:2024.05.02

蕅益大師很強調圓融不礙行布,行布不礙圓融;理觀一定要配合事修,事修不能礙理觀。蕅益大師舉個例子,他說畫龍點睛,不能夠說只要點睛,你這個龍沒有畫出來,眼睛要點在哪裡?

中國唐朝以後深受禪宗的影響,直接直指人心,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,大事已辦!但是從清淨心的角度,我們的確有如夢如幻的煩惱,有如夢如幻的業力,有如夢如幻的生死要了,你還是要懺悔、皈依、發願,從事修當中來慢慢調伏。所以最好你能把真如的理觀跟唯識的事修結合起來,比較好一點。

這是到了後來,憨山大師、蕅益大師所強調的「理觀事修,理事圓融」。

——節錄自《唯識學概要》